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查看详情

北交所首次大规模解禁影响有限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2-02-14 09:52:59  责编:刘玉辉 
分享:

   2月份,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首次大规模解禁,相关股东是否会减持,从而给股价带来影响,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本次大规模解禁是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首批32家挂牌公司股东锁定期在原12个月上额外延长6个月所致,大市值公司的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集中解禁是造成此次解禁市值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2月份北交所涉及解禁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森萱医药、贝特瑞和长虹能源在内的多家公司的原始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在解禁市值中的占比超过60%。同时,从涉及解禁的公司整体看,大多数公司当前市值较上市时获得不菲涨幅,4家公司的区间涨幅更是超过100%,所以二级市场上部分投资者担心老股东可能会在股票解禁后逢高减持。

   资深新三板投资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投资者有这种顾虑是正常的,解禁期到来或对相关公司和市场短期内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无需过度担心,这种压力更多或来自于心理上,真正的市场压力可能并不大。

   “股价下跌并非仅受股票解禁影响,股东是否减持会考量当前的市场环境。”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从市场环境看,近期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整体人气相对低迷,此时减持未必会取得最大收益。同时,此次解禁公司大多是前期精选层首批挂牌公司,其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兑现情况较好,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的景气度向好趋势不改,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也并非最佳时机。

   业内人士表示,限售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会减持。股东解禁后是否卖出,还要看其投资决策。北交所未来半年的限售股解禁以大股东为主,战略投资者的解禁股数量有限,比例不大。其中大股东多是长期持股,总体来看,基于看好北交所公司发展前景,大股东解禁股短期内不会直接转变为市场抛压。

   “本次规模化解禁对象大多数为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核心老股东,即使会减持,比例相对较小,这从近期发布的减持计划公告也能看出来,解禁比例虽大但减持比例较小,这也可能与北交所企业普遍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紧密相关,核心股东在企业快速发展期的减持意愿不大。”周运南说。

   从减持流程来看,根据北交所规则,限售股解禁的,公司股东需事前办理解限手续并在解禁日前3个交易日披露解禁公告,如果不履行完手续,解禁股份不能上市交易。同时,股东如果要卖出还需“预披露”。根据规则,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集中竞价减持需至少提前15个交易日预披露。拟在3个月内减持超1%的,还需提前30个交易日预披露。减持预披露的制度设计可以给中小投资者足够的时间“抢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北交所规定,北交所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及控股股东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远远短于创业板和科创板36个月的锁定期限。

   对此,周运南表示,北交所将限售期定为12个月是合理的,原因有三:一是北交所上市公司均来自新三板的创新层企业,且要求在申请北交所前至少挂牌满12个月,在挂牌期间很多公司已经有一定的二级市场交易了,核心股东减持动力提前得到了释放;二是很多北交所上市公司的10%以上持仓股东可能并不是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前的原始股东,其股票来源于新三板时期的定增、二级交易或线下协议转让,参照A股12个月的小非限售期,北交所定为12个月也是可理解的;三是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进入北交所时,并没要求发行的股票要达到公司总股本的25%以上,只要求不低于100万股,所以有些公司流通比例和流通量都不大,只限售12个月可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A股公司长期的历史经验表明,可将股份解禁作为一个观察产业资本的指标来识别公司价值,特别是关注那些有追加承诺延长限售期的公司。从长期而言,建议投资者关注北交所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及“专精特新”属性,寻找能持续成长的公司,以获取长期投资回报。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银行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金融IT行业或迎利好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旨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和业务内生需要的双重推动下,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银行保险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持续看好银行保险IT行业中综合实力较强或者单项冠军后续的发展。   &n... [阅读]

  • 货币政策基调转向 金融市场将迎更多震荡

       “全球金融市场未来可能出现进一步动荡的风险,尤其是在世界各国央行纷纷收紧政策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7日警告称。确实,2022年刚刚进入第二个月,全球多国已经按动加息键。据彭博社统计,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已有十数家央行加息,部分在近期也将加息。2022年被市场普遍认为将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整年,市场也在不断震荡中结束了首月行情。    但震荡并未结束。尽管美联储3月份在结束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后很快启动加息已经是大概... [阅读]

  • 银行争夺新增长点 客户经理发力营销保险和基金产品

       在揽储越来越难的情况下,今年银行正在尝试多元业务领域的“开门红”。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除了存款和理财业务以外,保险、基金类产品也是银行重点推荐的产品。    “‘开门红’这段期间,各类产品额度会多开放一些,部分产品收益率也有提高。”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今年“开门红”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主要集中在保险和基金等产品的销售。... [阅读]

  • 发行规模大增 绿色债券市场迎来黄金期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共发行绿色债券56只,共计规模达880.63亿元,而2021年1月份仅发行绿色债券12只,共计67.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1月份债券市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是去年同期近13倍。   2022年1月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激增。   记者以Wind债券概念“绿色债券”数据统计,在剔除地方债、金融债后,2022年1月绿色信用债发行49只,规模共计554.63亿元。而2020年1月,绿色信用债发行14只,规模共计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