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查看详情

一根网线畅通坎坷求学路 “共享筑梦课堂”为山里孩子打开外面的世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1-07-16 15:15:0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成为乡村教师20多年来,李向龙常以“流萤”自比,希望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 
  在他5年前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中,几位教师播放了其所在学校借助互联网开展美育课程的视频。活灵活现的手工作品、悦耳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让李向龙发出由衷赞叹。 
  这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中咀岭村村小的校长,当即下定决心,要将这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带到中咀岭,让自己的学生同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经过多方争取,这一想法终于落地。自此,一块屏幕引来了优质师资,一根网线畅通了山里孩子坎坷的求学路。 
  山村“流萤”的教育理想 
  在李向龙看来,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的渠道不同,工作岗位不一样,但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还要借助美育力量深化对“美”的认识,才能成长为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人。 
  然而,现实环境一度让李向龙无法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来自临夏州教育部门的资料显示,2011年底,临夏州“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但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62年,比甘肃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55年和2.88年。教师总量不足与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影响当地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积石山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在教育事业上,更是底子薄、欠账多。 
  李向龙记得自己2009年调任中咀岭小学时的场景。当时,学校只有两排破旧的平房、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和几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教室的屋顶漏水,操场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半腿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人都是靠老师上门或是去田间地头动员家长才来读书的。 
  面对这样的现状,李向龙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改善教学条件,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来读书、读好书。 
  为此,他积极对接资源,通过实施国家“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项目”等,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学校还与积石山县文明办联系,争取到省里相关配套资金,先后购置音乐、美术、体育等器材20余件,建成了校园活动室。 
  硬件完善了,软件却不能与之齐头并进。李向龙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就是满院子瞎跑;上美术课时,孩子们就在本上乱涂乱画;上音乐课时,老师提个录音机随便放几首歌曲就草草了事…… 
  “虽然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是所谓的‘副课’,但在‘快乐校园’的建设中必不可少,从长远来看,更是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李向龙有些发愁,直到2016年的那次培训打开了他的思路。 
  一块屏幕连接山外世界 
  中咀岭小学地处山顶,距离县城有近30公里,交通不便。因此,一直没能接通网络。 
  要上网课,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李向龙多方打听求援,总算接通了全村第一根网线,一些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陆续配齐。他还多次与校内老师沟通,听取大家对互联网教学的意见。其间,在同行的帮助下,李向龙与一家公益机构取得了联系。 
  经过沟通,中咀岭小学得以加入该机构开设的在线课堂,免费享受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开设的舞蹈、美术、科学、阅读等10余门课程的在线教学。 
  2017年9月,第一堂线上课在中咀岭小学3年级的教室拉开帷幕。 
  90后教师马俊鹏负责这堂课的线下辅导工作。他告诉记者,上课前,自己观看过其他学校的线上课程,也私下做过模拟演练,但屏幕亮起的那一刻,他还是有点慌张。 
  孩子们更是不知所措,“眼睛里有好奇、兴奋,也有腼腆和自卑”。一名同学就偷偷问马俊鹏:“老师,我普通话不好,怎么和电脑里的老师同学说话呢?” 
  摄像头没对好焦、网络卡住了、没有人抢麦回答问题……首次尝试,留下诸多遗憾,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被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吸引了。 
  老师们看到了更加专业的技能展示、更加有趣的互动方式、更加开放的课堂氛围,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则被线上所呈现的“外面的世界”抓住了眼球。 
  马俊鹏总结了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课后反馈,与线上教师进行了沟通。相应地,线上的老师也针对中咀岭小学孩子们“不够自信”的心理状态,将授课内容多次优化。 
  提供连麦机会、肯定孩子的表现、给参与互动的孩子发放小礼品……慢慢地,中咀岭的孩子们变得主动起来。 
  一次学校突然停电,他们还是对线上课程恋恋不舍,老师只能拿出手机,用流量播放了剩余的课程内容。 
  如今,在中咀岭小学,在线课程与面授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进入常态化。课前,孩子们会自己调试设备、写好导入课程的板书,甚至根据光线拉好窗帘;课上,他们遵守秩序,踊跃发言;课后,孩子们也会积极配合线下辅导老师完成作业,交流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刚从中咀岭小学毕业的马国燕告诉记者,过去,她很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讲话,但在线上的阅读、美术课堂上,屏幕另一端的老师和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从来不会因为她的方言重或者回答问题不准确而笑话她,反而给她很多鼓励,她也越来越自信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中咀岭学区组织的文艺表演中,马国燕担任主持人。“现场有1000多人,我的家人也来了,但我一点儿都没怯场。”她说。 
  “互联网+”带来思维转变 
  在中咀岭小学,像马国燕一样从内向、胆小变得开朗、活泼的小朋友不在少数。 
  清晨,他们会在屏幕里“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的问候中,开始晨读。大课间,他们会去操场学习舞蹈,参与“百校同跳一支舞”的打卡活动…… 
  乐中学、学中乐,孩子们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李向龙回忆说,此前,遇到困难,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老师,可现在他们会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自己想办法,有时还会让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地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英语教师撒玉宝摒弃了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课上满堂灌、课下全靠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借助“精讲+点拨”的形式来梳理知识点。此外,他还会把精心准备的PPT、英语绘本等带到课堂。 
  一段时间下来,撒玉宝归纳出一套“英语形象记忆法”。为此,他自学电脑绘画,根据课程内容配图,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升初时,中咀岭小学的英语平均成绩达到96分,在全县名列前茅。 
  马俊鹏也不再为自己分配到乡村学校感到苦恼。他坦言,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偏僻遥远、交通不便、生活枯燥的村小,心里还是有点落差,觉得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现在,在校长李向龙和线上强大外援的支持下,他与其他老师一起组建了10多个社团,“充实着,收获着,快乐着,每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 
  13岁的马建基在马俊鹏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航模比赛,在2000多名报名者中位列17,获得了去北京研学的机会。他还加入了乐团,学会了架子鼓演奏,被电视台采访报道…… 
  屏幕之外,孩子们有了无限可能。 
  给孩子更大世界、更远未来 
  如今,“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四小”特质在中咀岭小学逐渐浓厚起来,有了独具特色的“双师教学”模式;有了刺绣、田园种植、传统体育等“在地化”课程。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学越来越认可。 
  学生韩培莉一家在临夏州买了房子,但家人还是希望她和弟弟在中咀岭村读完小学。个别转学到城市的孩子也再次回到了村小。 
  李向龙告诉记者,此前,学校发起过校训征集活动,不仅有老师、同学的参与,还有家长集思广益。最终,他们将“润土培根 弘毅日新”作为校训——灵感来自学生家长“扎根乡土,回馈乡梓”的心愿。 
  在学校翻修,设计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展示墙时,有家长主动捐赠了连枷、风匣、木榾都等农耕工具。 
  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帮助下,中咀岭小学正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李向龙不想止步于此,他肩负起了培训教师和送教的任务——赋能、聚力、开源,给更多孩子更大世界、更远未来。 
  截至目前,他将中咀岭实践送进7个县22个学区110多所村小,受益孩子达5万多名。由他发起的“积石山县共享筑梦课堂”成功入选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临夏州的整体教育面貌也焕然一新。生机比提高,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交互式一体机教室、投影机教室、播放机教室覆盖面扩大,稳步实现着“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教育目标。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临夏州副州长何瑞莲表示,为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临夏州制定了《临夏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临夏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并在2020年6月全面完成“临夏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州级平台建设。 
  甘肃其他地区有了类似的成功经验。陇南市盐官镇坡儿小学是一所独立的完全回族小学,服务范围为两个回族村。该校校长马雄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4月,李向龙等人将“双师课堂”模式送到坡儿小学,他们也进行了全新的教育探索。目前,已在盐官学区牵头组建线上“曙光课堂”,得到全学区8所学校70多名老师的响应参与。 
  据马雄介绍,2018年,坡儿小学只有70多名学生,“空心化”现象严重。现在,学生人数已经上升到90余名。 
  一组数据则见证了中咀岭小学的蝶变:近年来,全校教师获得国家级荣誉3人次、省级荣誉9人次、县州级荣誉22人次;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荣誉22人次、省级荣誉3人次,县州级荣誉10人次…… 
  然而,李向龙依旧步履匆匆。他拿出一张题为“未来十年”的图画激励自己。他希望到2027年,中咀岭小学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团队、一支优秀的直播团队,在邻县成立二级网络课堂名师工作室。 
  “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也在学生身上体现。”李向龙说,他此生的梦想便是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学校能办成孩子自由成长的现代校园、百姓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有识之士智慧共享的文化乐园。“在这样的环境下,山里孩子才能更好地筑梦、追梦。”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浙江爱心企业助力武汉学子安心返校

        8月29日,浙江爱心企业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为武汉大学生捐赠的2000套抗菌床垫从绍兴正式发车。中国青年报、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区两级红十字会、绍兴传媒集团、武汉高校学生代表在喜临门袍江工厂共同见证了这次爱心公益。   “放了大半年的被褥估计都要发霉了吧。”一位网友留言道。其实不止开学,学生在住宿期间,因为条件有限床垫很少晾晒。一学期下来挨着床板的地方便容易滋生细菌,甚至还会发霉发潮。所以让学生安心返校,不为睡眠环境安全担心... [阅读]

  • 教育扶贫,点亮通向美好未来的灯塔

        近年来,为落实中职院校农村贫困生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山西太原市技师学院成立了校扶贫领导小组和教育扶贫资金管理办公室,助力精准扶贫。对户籍属于山西省58个贫困县,已在所属县进入“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库”家庭的学生,可申请扶贫资金,资助标准为2000元/年,可连续受资助两年。   点评:要让一个家庭、一个村庄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帮助他们点亮通向美好未来的灯塔,这其中,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得到更好的教育,... [阅读]

  • 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人社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提出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全面就业到位,使有需求的其他贫困家庭毕业生全面帮扶到位,有就业意愿的都能实现就业或组织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通知表示,要将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求职创业补贴政策范围,摸清就业需求,建立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   通知明确,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5... [阅读]

  • 长沙市1500万元助力贫困学子圆就“大学梦”

        日前,湖南省长沙市慈善事务中心和市慈善总会召开2020年度长沙市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工作部署会,正式启动今年的市政府高等教育助学工作。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今年,长沙市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市慈善总会资助本市考上大学和高职院校的特困家庭大学新生就读,每人可获得3000元到5000元的资助。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长沙市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和《2020年长沙市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今年考取全日制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