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 陕西日报   日期:2022-04-25 15:02:05  责编:娟子 刘玉辉 
分享: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思想教育引领、文明乡风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引育四个方面用心、用情、用力、用智,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用心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入心入脑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体悟贯穿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价值追求、真挚人民情怀,不断增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多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文明乡风注入源头活水,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和规范指引。三是进一步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农村的有效载体,努力探索引导农民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力量。

  用情提升文明乡风,做到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乡风乡情承载着农耕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饱含乡村民众生活的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乡村的灵魂和血脉所在。一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中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的内涵、魅力,有效发挥其在当今家庭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二是积极利用乡村文化大舞台、农村书屋、村史馆、文化墙、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润化、滋养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乡村落地生根。三是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彰显区域特色,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促进县域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留住美丽乡愁。

  用力推进文化产业,汇聚发展合力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并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方向。一是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地方特色,以全域旅游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名村、民俗体验项目、民宿度假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二是要以战略性眼光、前瞻性思维仔细梳理本地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蜡染、刺绣、剪纸、木雕、制陶、石刻、锻造、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传统美食等,推动传统工艺主动顺应时代变化,形成新产业、新品牌,提高传统工艺产品附加值,增强乡村文化“造血”功能,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打造文旅示范村,让广大农民充分认同乡村文化蕴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魅力,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激发农民维护、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决心和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返乡创业,端上“致富碗”、吃上“旅游饭”,从而扩大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和群众基础。

  用智引育文化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引育人才,不仅要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引导引领作用,还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和保障职能作用,大力扶持基层文化人才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文艺人才培育,积极探索乡村文艺团队建设,切实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同时,通过三产融合、结对帮扶、产业奖补等形式,着力培养乡村文旅能人,提高自身发展理念、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和投身文旅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紧紧围绕乡村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加强与高校、文化企业合作,广泛开展文化产业、电商产业、文化产品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从提高思想意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全方位入手,为农村文化产业带头人、文化经纪人、电商达人等群体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培育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乡贤是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中来,带头弘扬文明乡风、遵守村规民约、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给村民树立榜样,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在推进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尊重乡村,尊重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创造力。要做到“塑形”与“铸魂”并举,“富口袋”与“富脑袋”并行。要处理好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关系,科学统筹、协同推进,为整个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秩序保障和智慧支撑,共奏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谐华美乐章。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守好“米袋子” “硬核科技”助力春耕春插主战场

       如今,这里的人们还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守好咱们的“米袋子”而努力。眼下正是湖南水稻大面积插秧时节,在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的湖南,很多“硬核科技”也应用到了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我们一起去老区的稻田里看一看。   总台记者尧遥:您见过印刷机,也看过播种机,但您知道“印刷播种机”吗?您看我正操作的这台机器就是它了,机器能把稻种均匀地粘在涂有胶水、60厘米宽的育秧纸上,没有粘上的种子用盆接... [阅读]

  • 农业农村部:打通蔬菜运销“最后一公里”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重点地区春耕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视频调度会,强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指导帮助各大中城市加强与“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对接,加强终端配送保障,打通蔬菜运销“最后一公里”、配送“最后一百米”。   会议指出,从各地反映和调度情况看,当前全国春季农业生产进展总... [阅读]

  • 让农民群众乐享更丰富的文化大餐

       今年起,我省将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效能提升十大举措,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进一步赋能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围绕“广聚人气,凝聚人心”目标和“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机制长效”要求,我省将以提升文化礼堂设施硬件、丰富农村宣传教育活动、优化农村精神文化供给、创新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为路径,加快建设农村文化礼堂2.0版,进一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质、乡风文明建设增效... [阅读]

  • 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小麻花做成致富大产业

       清晨一场小雨,空气清新。麻花庄脱贫户许美丽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村东头的瑞伟麻花厂,开始了一天的“搓麻花”。   七八个工人,一口油锅,就是麻花厂的一条生产线。   “油烧起来喽,开工!”工头一声令下,许美丽熟练地拿起一根切好的发面段,压、搓、卷,瞬间一根“麻花”便成了形。随后“麻花”被放上传送带,倒入油锅,不一会儿,色香味美的成品麻花就出锅了。   麻花庄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