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  >> 查看详情

油菜“天团”出手,重庆冬闲田变“增收田”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期:2022-04-27 09:43:0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4月23日,在重庆市云阳县清水乡的厚盤农业公司百亩油菜地,油菜已经进入丰收期,公司总经理王江笑着说,冬闲田种了油菜,既增加了产值,又不影响种植田地的水稻插秧,而这多亏了油菜“天团”帮助。

  王江所说的油菜“天团”,是依托于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三峡综合试验站)。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个油菜试验站,油菜“天团”的科研人员在站长、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徐洪志的带领下,通过技术攻关,为重庆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找到了新路子。

  选育新品种,冬闲田种油菜不再难

  重庆人爱吃菜籽油,不过重庆自产的菜籽油却不够重庆人吃。数据显示,重庆市目前菜籽油生产水平只有18万吨左右,自给率仅28.1%。

  “重庆虽然属于我国长江流域优势油菜种植区,但重庆市是山城、雾都,耕地少、阴雨天多,日照少,油菜花荚期常有‘倒春寒’发生,成熟期高温逼熟,油菜生产条件存在不足。”徐洪志说。

  不足造成差距,但同时也是发展潜力所在。重庆约有400万亩冬闲田可用于扩大油菜生产,不过,冬闲田利用存在水稻收获迟、收获速度慢、收后阴雨天多、稻田排水不畅、土壤湿度大、劳动力紧张等问题,造成油菜不能适期播种和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

  “其中最大的矛盾还在于,油菜生育期长,与水稻的播栽和收获时间有冲突,许多农民和种植企业担心影响水稻收成而不愿意种油菜。”徐洪志说,这时候最需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对此,三峡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团队决定在不改变水稻生产习惯、水稻品种和生产技术的前提下,从油菜入手,解决油菜种植与水稻相冲突的问题。团队承担了重庆市油菜良种创新任务,选育出特早熟、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万油410。这一新品种不仅成熟期早于传统品种、产量高,稻油轮作亩产量高于150公斤;而且菜苔品质好,可以作菜油两用品种,即先摘油菜苔作蔬菜食用,再收油菜籽榨油。

  “今年我们第一次种了100亩,明年我们还要扩大规模。”王江说,这个油菜新品种元旦节前就能开花,花期一直持续到3月,4月中旬就能收油菜,不影响水稻种植。更让王江欣喜的是,冬季种油菜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景,为企业增加了新的效益。

  技术创新,让油菜提量又提质

  “传统油菜生产,如果将土地和各种投入都计入成本是不能赢利的。”徐洪志说,如果要让农业企业搞规模化生产,必须要让他们能够赚钱,其中一部分推动力就是技术。

  在种植技术上,三峡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团队研发了稻油轮作油菜适期播种技术。集成水稻收获时间、收获方式、留茬高度、稻田开沟排水、油菜品种、油菜播种机械和播种技术等,形成了谷林套播油菜技术,缓解了稻油茬口矛盾。通过高湿冬闲田油菜降湿促长技术,实现了高湿冬闲田利用。

  在机械化生产技术上,三峡综合试验站开展了稻油轮作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解决了品种、农机和农艺融合等技术难题。在重庆万州、秀山、永川、潼南等地示范,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油菜籽亩产超过170公斤。

  “我们连续两年种植新品种,油品的质量非常高,去年种了500亩,今年准备种1000亩。”重庆市开州区开竹粮油股份合作社业主陈流江说,他承包了当地3000亩土地,以前担心种油菜影响水稻收成,在科技特派员帮助下,经过两年示范后,他不仅准备扩大种植面积,还要投资现代化的菜籽油加工生产线,建设高品质油菜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近年来,三峡综合试验站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的作用,建立了多个示范点,做实示范工作,示范辐射面积达到390多万亩,辐射区域遍布重庆市20多个油菜主产区县。通过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收获减损技术研究,试验油菜亩产量和亩产油量分别从2000年的130公斤、60公斤,提高到2020年180公斤、80公斤,产值增加300元左右。

  下一步,三峡综合试验站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将分别对彭水县、酉阳县、城口县和巫溪县等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科技帮扶,助力当地的油菜产业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田予爱;小萝卜里的生意经

       “滴——”在田予爱迅速输入密码后,指示灯闪烁绿色,两米高的冷库自动门匀速滑开。“里面会有点冷哦。”田予爱领着记者走进自家2020年修建的预冷库,几十箱分装好的萝卜正在打冷。   冷库外两米就是清洗打包萝卜的设备,5米开外停着两辆冷藏车。“这两车是准备发往香港的。”1993年出生的田予爱已是管理7000亩农田的湖北钟祥市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英国获得管理学硕士学... [阅读]

  • 在生态底色民族特色上推动乡村振兴

       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2020年实现了整县整族脱贫。“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罗城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罗城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底色、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欧彦伶说。   欧彦伶举例说,罗城四把镇棉花村过去是一个仫佬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曾经山歌这么唱:“有女莫嫁棉花郎,一年四季闹饥荒;天天累得脚抽筋,没吃没喝没有房。”幸运的是,村里有一个自然形成... [阅读]

  • 甘肃:乡村生产生活掀起绿色巨变

       作为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甘肃省的绿色实践由来已久。记者近期采访看到,村民们延续多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双碳”目标下悄然巨变:村庄更加整洁美观,农业生产正在提质增效,村民生活逐渐现代化、便利化。   秸秆成循环产业“香饽饽”   绵延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被称为“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种子仓库”。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临泽县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阅读]

  • 助推乡村振兴 多地发布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天津市、青海省等多地近期陆续发布现存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农业农村产业体系等重点内容,多措并举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青海省近日发布了其首个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高原特色种养业优势更加凸显,农畜产品加工业、乡村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届时,青海省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