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  >> 通信基建  >> 查看详情

全网5G用户破亿 市场开启价值竞争“下半场”

来源: 人民网   日期:2020-07-22 10:42:00  责编:刘玉辉 
分享:
    近日,三大运营商运营陆续披露上半年运营数据。从三家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6月30日,我国在网5G用户已经突破1亿大关。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三大运营商5G商用业务的不断推进,我国5G用户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5G用户的快速增长,也将加快运营商关闭2G、3G等传统业务。

  5G用户增长势如破竹 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去年6月,我国颁发了四张5G牌照,5G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启。据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5G基站以每周1万多个的数量在增长。目前,运营商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25万个。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将建设5G基站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运营商是5G建设的主力军。从用户角度来看,6月份,中国移动净增5G套餐客户数1459万户,5G套餐客户数累计达到了7019.9万户;中国电信6月5G套餐用户净增779万户,5G套餐用户累计3784万户。中国联通则暂未披露5G用户数据。

  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全力拓展5G用户。与以往不同是,在5G市场,三大运营商较为理性,都有各自的发展之道。

  在5G建网策略上,运营商纷纷选择了共建共享,2019年9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宣布共建共享5G网络,双方分别发挥各自在南北方的地域优势和客户优势,大大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后续的市场推广成本。今年5月20日,中国移动也宣布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5G网络。中国移动通过共建共享获得了700MHz黄金频段,能更好地建设偏远地区,以此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对于5G套餐的价格,目前三大运营商所推出的5G套餐产品套内流量及通话内容基本一致,已基本告别“价格战”。同时,在营销手段上,运营商也不断的推陈出新。运营商通过与流量明星的合作,推出联名卡等产品,吸引年轻用户群体。

  专家认为,在5G时代,运营商意识到了无底线的“价格战”不能为行业、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只有回归到价值竞争,寻找新的品牌价值点,提升产品创新,才能在5G时代建立自身品牌亮点,吸引用户。

  传统业务增长趋缓 维持动态平衡状态

  相比快速推进的5G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4G业务和宽带业务则相对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4G用户和宽带用户增长都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6月份净减移动客户数24万户,用户总数达到9.46739亿户。4G客户数净增218.4万户,累计达到7.59718亿户。有线宽带当月净增客户数192.1万户,累计达到1.97116亿户。

  6月份,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227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3.4347亿户。当月,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增79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5414亿户。

  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6月净增78.3万户,累计达到3.095亿户;移动出账用户本年累计净减894.7万户。其中4G用户当月净增250.3万户,累计到达2.61亿户,4G用户本年累计净增697.5万户。固网宽带用户当月净增33.5万户,累计用户达8587.8万户。固网宽带用户本年累计净增240.0万户。

  从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增长已经难以和中国电信抗衡,尤其是上个月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出现了负数。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1月至今,携号转网政策已落地超过大半年,从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来看,仅中国电信的净携入为正值,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有不同程度的用户流失。

  工信部日前表示,当前全国“携号转网”服务总体平稳,申请服务的用户量快速上升,截至目前已经为超过1000万用户办理 “携号转网”服务。从上半年的的运营数据来看,在携号转网与5G叠加的时代,用户在选择运营商时,不单单只考虑套餐资费,更注重运营商的服务质量、网络速率、权益生态等多重因素。

  宽带业务方面,在“宽带中国”战略支持下,以“光进铜退”为切入点,我国的宽带建设走上了超高速发展的通道。随着城市和农村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中国移动“免费”赠送的市场政策推动下,我国的宽带用户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从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竞争势头依然强劲。

  推广5G应用 2G/3G退网或将加速

  随着5G商用的不断提速,运营商也开始逐步启动2G、3G网络退网工作。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20多家运营商关停了2G网络,不少运营商也正在或计划关停3G网络。

  随着2G、3G退网条件逐渐成熟,工信部开始鼓励运营商引导用户迁移转网,将有限的频率资源用到5G等网络发展当中。

  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为加快5G新基建的建设,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窄带物联网、4G和5G网络迁移。

  据工信部数据披露,截至今年5月末,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2亿户,其中4G用户数为12.79亿户。同期来自运营商的数据显示,国内5G用户已有约1亿户。这意味着,目前国内2G、3G用户还有约2亿户。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也发出了《关于按规划关停地面模拟电视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决定启动关停中央、省、市、县地面模拟电视信号的工作。通知提出,关停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有特殊情况的经广电总局批准后,可于今年12月31日完成关停。

  模拟电视时代即将结束,700MHz相关频率也将随之迁移至5G领域。事实上,今年4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为推进5G加快发展,将相关频率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北京、山东、江西等多省市已在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方面表示,700MHz频率的迁移将为北京市广电的5G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日前发布的《亚太2G/3G退网经验白皮书》指出,目前2G、3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通常从最初的决策到完全关闭一般需要三年时间。GSMA指出,关闭2G/3G网络,将有助于运营商减制增效,轻装前行,更好的发展5G业务。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6927亿元 4G用户数12.83亿户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927亿元,同比增长3.2%;4G用户数为12.83亿户,同比增长4.2%;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5亿户,同比增长0.6%。 总体运行情况。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363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均提高2.2个百分点,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4.1%;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4564亿元,同比下... [阅读]

  • 快速推进5G建设 贵州加速拥抱新基建

        “从周一到周日,白天爬塔、下隧道,夜间进行设备替换升级,全力确保通讯数据稳定流畅,这就是贵州移动5G建设者们的工作常态。”贵州移动总经理张丽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快速推进5G建设。今年以来,贵州移动5G网络已覆盖全省88个县(区、市),全省正式进入5G时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也是转型升... [阅读]

  • “新基建”应坚持科学思维

         近期,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新基建”正在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焦点之一,市场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热潮,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要认识到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是化解疫情不利... [阅读]

  • “新基建”呼唤AI人才 缺口如何补上

         近日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相关领域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其中人工智能等在线职位的增长超四成,高端人才紧缺。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2019年教育部批准了全国35所大学建设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校兴起AI热,但能教AI的老师相对匮乏。虽然企业有AI领域的大牛,但他们又不可能全职教学。如何培养“新基建”需要的大量AI人才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