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查看详情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文化的力量

来源: 人民日报文创   日期:2020-12-17 14:39:35  责编:刘玉辉 
分享:
   “人民日报文创会客厅”第一季:“馆长有话说”让我们与各大博物馆馆长一起,解开文博密码,探索历史奥秘。
本期做客嘉宾: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
                           
   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地处黄河文化核心区域,在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文化厚积,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也成就了中原大地广纳百川、辐射四海的文化特质。
    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河南文博事业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河南博物院1927年创建于开封,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1961年随省会迁至郑州,现有藏品17万余件(套),大多数为珍贵文物,其中以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见证和体现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脉络的重要文化遗产。

河南博物院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文化的力量,从而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河南文博界已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博物馆典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社会职能的发挥,本身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博物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应保护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更全面的展示;要强化科研能力,为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河南博物院院长 ; 马萧林
人民日报文创:河南博物院今年都有哪些重要的展览?
   马萧林:今年河南博物院大型重要的展览莫过于9月底主展馆抗震加固维修工程完成后,我们倾力推出的“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和“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院藏明清工艺”“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等专题陈列,这个系列展览是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的主体,可谓我院的扛鼎之作。
    其中“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整合河南地区丰厚的文物资源,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突出展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母体地位和黄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主干作用,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辉煌及影响力和辐射力。
  此外“国宝特展”“楚国青铜艺术”“出彩中原”等专题陈列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历史文化呈现拓展到近现代。以专题形式,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技术,重点展示国宝和特色藏品。
人民日报文创:在网络时代,很多博物馆都在寻求各种新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传播、吸引年轻群体、文创开发等方面,河南博物院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马萧林:网络时代,博物馆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跨越时空限制,以更多样的形式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更为深入广泛的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河南博物院也紧抓机遇,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在确保河南博物院网高效运转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强化宣传力度。院官方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量及移动终端APP下载量都达到了相当水平,推出的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的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
     《中原藏珍》是一个集文物故事、立体展示、动画还原为一体的视频作品,每个视频很短,在2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聚焦展示文物原貌品相,辅以专家解读文物背后故事,很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随时随地近距离观赏和与文物“对话”。
   在文创开发上,我们以“大文创”理念,创新开发模式,促进文创交流,建设智库平台,拓宽营销渠道。与40余家文创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共同开发500多款文创产品。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了系列产品。
   近期河南博物院以“失传的宝物”为主题的考古类盲盒产品成为网红,它有《传承》《史诗》《传说》等多款,通过当下流行的盲盒形式,将仿制的“珍奇宝藏”埋藏其中。为增强考古体验的真实感,我们对各个时期出土文物的特质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物制成“宝物”,并通过研究文物层土质的质感,尽可能接近“考古现场”的挖掘效果,让体验者利用内赠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切实感受发现历史的瞬间。
人民日报文创:您觉得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对文博领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马萧林: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推动了文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文博领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广泛传播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河南博物院整合数字资源,推出博物馆云展览、虚拟博物馆和网上直播等,线上4部云展览,观看人数达3200多万。“云探国宝——沿黄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博物馆在移动”“全国博物馆展览月河南博物院云直播”3次大型直播活动,直播总观看人次286万,总曝光量8568万。
   今后,我们还将加大数字化服务供给,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势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物馆职能的发挥在线下和线上融通发展,合力提升文化传播效应。
人民日报文创:在您担任河南博物院领导期间,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对于河南博物院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打算和规划?
    马萧林:河南博物院已走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有近百年传承的文物大馆,在新的时代迸发新的活力,勇立行业潮头,改革创新,让社会公众愿意走进我们的文博天地,汲取文化的力量,与博物馆事业共同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尽一份心力。
   未来,博物馆的高品质、精细化、体验式服务将成为河南博物院新的努力方向。我们将致力于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全方位解读文物、藏品,为公众呈现更有温度的展览;以文化需求为导向,增强文化体验,做有深度的社会教育;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深挖文物内涵,推有热度的文创产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营造参观氛围,创有高度的服务品质。
人民日报文创:河南博物院曾参加过“国家宝藏”栏目,当时的推荐馆藏珍品是妇好鸮尊、云纹铜禁、贾湖骨笛,除了上述三个珍品外,如果再让您推荐一件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您会推荐哪件藏品呢?
   马萧林:我想推荐的是四神云气图壁画。这幅壁画1986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的墓顶,长5.22米,宽3.23米。壁画上绘制了一条蜿蜒长达5米的巨龙,长舌卷一怪兽,昂首张口,疾驰云中;青龙腹部西侧绘一白虎,前足攀神树,后足踏彩云;青龙腹部东侧绘一朱雀,身材修长,口衔龙角;龙口中的怪兽为鸟头、蛇身、鱼尾。
四神云气图壁画
    这幅壁画运用了红、白、黑、绿四色装饰,这些颜料均取自自然,红色为朱砂,白色为云母,绿色为孔雀石,黑色为朱砂加等量孔雀石。这幅四神云气图代表着汉代大气磅礴、灵动浪漫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现象和思想理念。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助力“申遗” 福建泉州城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福州12月12日电(记者许雪毅、刘英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11日在泉州表示,近两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文物局等密切合作,发掘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和市舶司遗址,参与了城市考古的规划,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当日,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加强泉州城考古研究、保护和发展工作,助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阅读]

  • 阔别160年,马首今日入藏圆明园

        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据悉,《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文物局、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海淀区文化... [阅读]

  • 如何让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志愿者也为非遗的发展带来新鲜力量,帮助非遗更好地赓续创新,走入当下生活。又是一个周六,坐了近一个小时地铁,85后插画师朱大萍兴冲冲地赶往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这里,她的身份是非遗传承志愿者,在面塑传承人张宝琳的指导下学习面塑。   轻揉慢搓,点切刻划……一个衣袂飘飘的仕女形象渐渐呈现在眼前,朱大萍兴奋地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朋友们纷纷点赞。   “多一个人学习就多一条传播途径&rd... [阅读]

  • 一票难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为何这么火?

        “从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场展览给紫禁城过了一个盛大的生日。”11月15日,火到要抢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落下帷幕。展览的最后一天,依旧有很多人前去排队看展、很多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排队的照片。   一票难求的展览   11月15日,网上有人晒出自己在“紫禁城六百年大展”最后一天“打卡”的照片。画面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