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 查看详情

甜食带来快乐?其实是抑郁风险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日期:2020-11-20 15:23:38  责编:刘玉辉 
分享:
    不开心了,来一份巧克力派、马卡龙或是直接豪饮一罐“快乐肥宅水(可乐的昵称)”。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虽然甜味有增肥风险,但却能给人带来快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甜味给人带来短暂的愉快之后,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状态。长此以往,甚至可能更加严重。

  对相关观察性研究所做的汇总分析发现,甜饮料消费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抑郁风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乐等高糖饮料一口都不能喝。数据分析表明每天喝2小杯以上才有显著效果,每天喝3罐可乐饮料可以增加25%的抑郁风险。按糖的摄入量来分析,15g以下的糖摄入量和抑郁风险没有关联,但在15g~100g之间,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抑郁相对风险上升。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如果只喝一杯酸奶是不用担心的,因为按12%的碳水含量来算,100g酸奶中只有7.5g的添加糖,200g中是15g添加糖。

  日本研究者在一项对近千人的3年定群追踪研究中发现,每天喝甜饮料多的人,的确抑郁风险会增加。消除了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发现,那些每天4杯以上甜饮料的人和一周不喝1杯的人相比,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了90%。在消除社会经济地位和基线抑郁评分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喝(甜味)饮料最多的和最少的一组相比,仍然有68%的增加。如果不是比较“出现抑郁症状”,而是比较“抑郁量表得分超过19”,那么差异更为巨大,喝饮料最多的和最少的一组相比,风险增加162%之多。

  有人可能疑惑:喝甜饮料、吃甜食,确实会让我感觉很快乐啊,是不是因果关系搞反了?没准是那些抑郁的人更想吃甜食喝甜饮料,而不是喝甜饮料吃甜食让人变得抑郁?

  首先,日本学者开始这项研究时,就对近千名受访者做了抑郁症状调查,经调查他们均不属于严重抑郁人群。在3年时间中,也完全顺其自然,让受访者按以往模式来吃喝,只是定时调查受访者的情况,然后分析数据。如此观察记录3年后,再对受访者的抑郁症状和抑郁问卷评分进行调查。结果就是,喝甜饮料最多的人,抑郁评分上升也最多。

  其次,一种食物的当时效果和长期效果未必一样。吃甜食,喝甜饮料,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当下确实会感觉愉悦,因为甜食摄入增加了血清素和多巴胺,能暂时性地使人心情变好。但是,研究揭示的是吃甜食喝甜饮料的长期效果。一种食物当时令你快乐,未必能帮你预防抑郁。甜食可以看作是一种暂时的麻醉,长期看,它会降低人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降低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从而不利于预防抑郁。

  为什么喝甜饮料会促进抑郁?研究者认为,一方面,动物实验表明大量添加糖会使动物焦虑和抑郁行为增加,皮质醇水平上升,特别是发育期的动物摄入大量糖之后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成熟,使压力调控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增加抑郁风险。另一方面,甜饮料促进肥胖,而肥胖本身就使身体的压力调节能力下降。肥胖和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多项研究所证实。

  另外,甜饮料能够引起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而这类代谢紊乱会造成低度但持续的炎症反应,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本身就会增加抑郁风险。还有动物实验发现,长期饲喂大量添加糖的饲料会降低树突状细胞的血清素1A受体,这个受体减少之后,下丘脑中血清素合成和释放的反馈控制就会发生紊乱,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下降。这个机制对于预防抑郁十分重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甜饮料会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而维生素B1、B6、烟酸缺乏时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递质平衡,增加抑郁风险。因此,还是应该营养平衡的膳食,才能远离抑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副教授 范志红)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暑假开始了,爸妈们请管好自己的情绪

        随着各地中小学期末考试的结束,孩子们最喜欢的暑假终于开始了。归笼不久的“神兽”又出笼,爸爸妈妈们纷纷表示“压力山大”。家住北京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反弹的原因,她上五年级的儿子这个学期只在学校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其余时间都是在家里上网课。   为了老人的安全着想,马女士也没有让孩子的姥姥、姥爷来北京帮她分担照顾孩子的压力。疫情发生以来,一直都是马女士一个人一边在家办公,一边战“神兽”... [阅读]

  • 家庭琐事才是婚姻的真实面貌

        说好了无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都一直走下去,可如果连精神负荷,连家务琐事都不愿意分担,那又如何共担风雨?一项调查显示,62%的夫妻认为共同分担家务是婚姻和谐的重要因素。家务不是简单的洗衣服、做饭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折射出婚姻的真实面貌。 作家桌子说过一段话:有人问你,你在公司是干什么的?你说你什么都不干,那你如何体现你是这个企业中的一员?有人问你,你在家里都做什么家务?你说你什么都不干,那你又如何体现你是家庭中的一员? 只负责挣钱养家,不负责家... [阅读]

  • 看望去世初恋女友父母,我和老公被“困”

        说来好笑,别人因为疫情被困在外面是因为走亲访友,而我和老公被困竟是为了他已去世初恋女友的父母。说实话,我是跟我老公结婚半年后才知道这件事。 多年前他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两人是高中同学,相约一起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大学四年他们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毕业时双双放弃企业高薪,报名参加去西北支教。临出发前,他们和同学聚会后回家打车时,一辆货车冲向他们,女友当场殒命,他则被撞到路边,事后那个肇事司机被查出是酒驾。 车祸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他为此消沉了一年多,直... [阅读]

  • 危情婚姻更需要一个安全空间

        有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宅”家明明可以让婚姻里的两个人有更多时间在一起,为何却没有增进关系,反而越发对婚姻失望呢? 靠近并不能改变婚姻的本质问题 来访者楚楚讲述:先生一直工作很忙,她总感觉两人很疏远。她期望先生多回家,但又不知该如何面对两个人的相处。她一边渴望关系更近,另一边当关系更近时内心又充满不安。 可以想象,如果她的先生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时,她又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会更加努力,假如这些努力并没有获得她期望的效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