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  >> 餐饮美食  >> 查看详情

饭店包间安装摄像头个人隐私怎么保护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日期:2021-09-14 09:37:11  责编:刘玉辉 
分享:

   “我和朋友正在包间聚餐,突然发现包间左上方一个摄像头正闪着‘红灯’录像,把我们在包间里的举动、谈话都录了下来,这是否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9月3日,大连消费者王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和朋友在饭店聚餐时,被包间内摄像头暗拍的遭遇。

  王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前几天,他和几位朋友在饭店包间聚餐期间,王先生无意间发现包间天花板上装有摄像头。“这种做法合法吗?”王先生找到该饭店负责人提出,之所以选择到包间内聚餐,就是基于包间有更好的独立性和密闭性,客人之间也会有涉及隐私的谈话内容或行为。他认为饭店在走廊、大厅安装摄像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随后,该饭店负责人李某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证实,饭店内10多个包间里确实都安装了摄像头,但包间里的摄像头只拍摄画面,不会实时录音,其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比如,有客人遗失物品方便查找、客人之间或客人与商家发生纠纷便于及时查阅等。以全国关注的“云南李心草案”为例,正是因为饭店安装了摄像头,才为办案机关提供了重要的视频证据支持。

  同时,该负责人明确表示,饭店有相关规章制度,会对摄像头所拍摄的内容加以保护,不会泄露消费者的隐私。除非是执法部门要求提供相关画面,否则饭店的工作人员不会主动公开上述信息。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连市一些中高档饭店的包间内,安装摄像头的现象并不罕见。在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能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有助于记录事实,公众大多表示理解。但客人租用包间多是为了私密用餐不被打扰。因此,包间内安装摄像头是否涉嫌侵权成为争议话题。

  从事销售等业务的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和客户在包间内用餐接洽业务,既有涉及销售以及各种项目的谈判内容,也有客人身份不愿被他人知晓的原因,对外而言属于隐私信息。他认为,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隐私权,而且饭店也没有提前告知。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岩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将个人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予以保护,其中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同时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王岩教授认为,酒店包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属于私密空间,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安装摄像头予以拍摄。如确有需要,应当征得消费者同意,消费者不同意则不能安装,否则就属于侵害消费者隐私权的行为。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饭店和酒店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资料使用和内容管理方面,均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

  对此,王岩认为,为保护自然人隐私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合法权益,有必要作出针对性立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应当对禁止安装摄像头的范围作出规定,明确安装范围、安装单位责任、禁止安装范围,即使安装也应当予以明示。此外,在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明确安装单位主体责任、资料管理以及安全审查义务,明确信息使用的方式和范围,从源头上维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新闻

  • 中秋佳节将至 海关助力月饼“扬帆出海”

       吃月饼是全球华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老字号”月饼纷纷走出国门,为海外的华人同胞一解乡愁。    近日,上海松江海关提前安排专员奔赴各家企业,办起“培训班”,了解企业月饼出口计划,探索完善出口监管模式,促进出口月饼加工业升级,培育形成更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为众多“老字号”月饼出海之旅“送东风”。    “出口月饼的难点在于不同... [阅读]

  • 美团启动数字人民币低碳出行试点

       由美团主办的“用数字人民币,享低碳骑行季”试点活动于9月9日开启报名通道。该活动将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苏州、西安、长沙、成都、雄安新区等9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同步开展,凡在以上地区工作或生活的社会公众,均可通过在美团App首页搜索“数字人民币”,报名参与活动并领取相应的数字人民币低碳红包奖励。   此次试点系由美团联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起,有别于过往试点活动中常见的“摇号抽签&rd... [阅读]

  • 代餐食品市场日趋火热 专家:亟待完善行业标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健康的饮食生活和身材,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代餐减脂类产品。   代餐食品,又名替餐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见的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饼干等,起初是供病人食用的,后来传到减肥和健身圈,迅速掀起一股热潮。据欧睿国际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代餐食品市场日趋火热,各类新型代餐食品涌现。在营销过程中,代餐食品广告采取各种方... [阅读]

  • 无接触取餐 智能取餐柜能否成为新刚需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不见面、少接触的“无接触配送”早已不是新鲜事。最近,智能取餐柜出现在各地的小区、写字楼里,“外卖进柜”成为新时尚,在方便配送员、消费者送取餐的同时,也满足了疫情防控的需求。那么,智能取餐柜在推广过程中还有哪些亟需破解的难题?怎样才能让这种无接触服务更加完善?《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各地市场进行了调查走访。    “你好,你的外卖挂在6号栏杆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