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查看详情

《大地之上》:捕捉当代农民的精神成长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22-09-06 09:09:46  责编:刘玉辉 
分享:

   王方晨的《大地之上》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它以全国丰茂生态农业组织入驻大河湾香庄为背景,叙写村民们在乡村干部李墨喜带领下,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地上建造新城并开启新生活的故事。《大地之上》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细节,生动描绘了基层乡村的真实生态,敏锐捕捉当代农民的精神成长,揭示出当代农村的沧桑巨变。

  作为小说的核心情节,现代农业组织入驻大河湾香庄,折射了祖国大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小说中,塔镇最早消失的村庄佟家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创业大潮中成立翰童集团,佟家庄发展为城镇,香庄的上千亩土地进入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香庄村民也经历着集体的身份转变,他们将迁入光善社区,迈向新的生活。

  从身处农村到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从原有农耕式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生活,香庄村民既要适应新的城镇环境带来的种种变化,又表现出与故土无法割舍的联系。从前大河湾香庄的村民中,有的成了丰茂生态农场的员工,有的则继续寻找谋生的手段,但就像万镇长说的:“不让任何一个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新村村民没有劳动的机会。”

  从动员村民迁入新社区,到带领人们缔造新城,再到开启新生活,香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墨喜成为光善社区联合办公点代理书记,以真心实意和不畏劳苦的干劲身先士卒,开创新局面。作者把这名基层乡村干部的形象塑造得真实可感,没有夸张地写他神通广大的本领,而是着力刻画他的满腔热忱和决心毅力。李墨喜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而更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普通人,有着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特质。小说对主人公李墨喜的刻画,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新人形象。

  《大地之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同时,在写法上将乡村风土人情的自然呈现与带有诗意的叙事风格结合起来。这使得小说着力展现的宏大主题不仅具有大量真实细节的支撑,也带给人超脱经验层面的精神升华。书中在叙事中穿插奇幻的神话传说,比如女娲补天之石化作大河湾香庄的“神石”;“引子”处使用的“看官”带有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意味;运用大量诙谐幽默的民谣俚曲,如颠倒语、莲花落等,将民间市井风俗生动展现出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的写作目的,王方晨着重探讨的是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明接轨。作家说:“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是我写作的着落。虽然小说充满了大量的民俗风情的描写,但事实上,我的小说世界是开放的。讲地域文化,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倒退。”他认为,新农村人的文化品格,承续着民族文化中最有生机、最优秀、最不屈也是最核心的那部分,而又能完全跟现代文明接轨。这个“最核心的那部分”,可以从“蜜蜂”意象中读解出来。《大地之上》说大河湾是个天然的养蜂场,而蜜蜂这个意象的反复出现,则喻示着这里的村民如同蜜蜂般勤劳勇敢而又孜孜不倦,既养育自身又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大地之上》还是王方晨的一部创新之作。不同于作家此前的城市题材小说,《大地之上》对新农村带有更多的温情,呈现出明朗的色调,为我们展开一幅大地之上奔腾澎湃的生命图景。(杨毅)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生活消费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中国生活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生活消费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生活消费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生活消费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中国生活消费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 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国生活消费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zgshxfw@126.com 手机:13910910492 13911566744(含微信)QQ:1176602562

相关文章

  • 《四合如意》:社交媒体中的“人”与“情”

       张怡微的最新小说集《四合如意》洋溢着浓郁的当代气息与现实感觉,微信、豆瓣、拼多多等日常软件进入小说的叙事空间,交织出社交媒介与人之生存的复杂关系。“情感”是破解这个关系网的关键。它在社交媒介的世界里表现出膨胀与贫瘠的双重面向:铺天盖地的情绪洪流与相顾无言的不知所措。在这亦真亦假之间,张怡微用“情感真实”戳破“如意”的一厢情愿,展示生存的残酷与人性的幽暗,在人物的“抒情限度”中... [阅读]

  • 《从师记》:刘跃进笔下的师生情

       古典文学专家刘跃进的回忆性散文集《从师记》记述的是一位七七级大学生在时代浪潮中勤奋读书、不断从师问学的成长历程。特殊时期的文学梦想,黄湖农场的“干校”生活,1977年12月的高考经历,南开大学、杭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求学与工作岁月,在作者笔下一一展开,感情充沛,引发读者深深的共鸣;追忆与叶嘉莹、罗宗强、姜亮夫、曹道衡、傅璇琮、魏隐儒等良师益友长期交往的点点滴滴,彰扬俞平伯、王伯祥、吴世昌、吴晓铃等前辈学者的为人风范和学术业绩,定格了... [阅读]

  • 孟繁华:对文学的期待,不能像收庄稼似的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评论家,孟繁华20世纪80年代步入文坛,即引起关注。自90年代以来,他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众神狂欢》《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卷)等主要著作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坛。   一直以来,孟繁华以朴素的评论之笔,开掘当代写作的更多可能,他的不少文章令众多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   前不久,在《草原》举办的生态文学论坛上... [阅读]

  • 守护敦煌:生命不息,跋涉不止

       阅读《敦煌守护人》,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父辈那一代敦煌人的辛苦与执着,也让我看到新一代的敦煌人爱上敦煌,并以守护敦煌为荣。   《敦煌守护人》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书里有我父亲、老前辈、老朋友及敦煌后辈们的故事,有每个人对敦煌情感的表述,心有所感,难以用言语形容。在时间的年轮里,不知不觉,我已迈入92岁高龄,回溯敦煌时光,恍如昨日!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的模样越来越模糊、记不清楚了,但这些事情,我却一点都忘不了。   敦煌对我们全家,甚至对一代敦煌人的家庭都产生了极... [阅读]